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中国冰雪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从专业竞技到大众普及,冰雪运动的热情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,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显示,近年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突破3亿人次,冰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冰雪旅游、装备制造、赛事运营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。
竞技体育:中国健儿屡创佳绩
在刚刚结束的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分站赛中,中国选手谷爱凌再次斩获金牌,延续了她在冬奥会后的强势表现,这位年仅20岁的天才少女已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标志性人物,她的成功也激励了更多年轻人投身冰雪运动,短道速滑、花样滑冰等传统优势项目依然保持高水平竞争力,中国短道速滑队在世锦赛上表现抢眼yy易游体育,年轻选手逐渐挑起大梁,展现出强大的团队实力。
除了个人项目,中国在雪车、钢架雪车等新兴项目上也取得了突破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表示,中国冰雪运动正从“单点突破”向“全面发展”转变,未来将加大对冷门项目的扶持力度,力争在下一届冬奥会上实现更均衡的奖牌分布。
大众参与:冰雪运动走进寻常百姓家
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国际影响力,更推动了大众冰雪运动的普及,据统计,全国已有超过650家滑雪场和滑冰场投入运营,较2015年增长近3倍,北方地区凭借天然优势,成为冰雪运动的热门目的地,而南方城市则通过室内冰场、旱雪设施等创新方式,让更多民众体验冰雪乐趣。
“以前觉得滑雪是‘贵族运动’,现在价格亲民了,孩子也能学。”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先生表示,他每年冬季都会带孩子前往东北滑雪度假,冰雪旅游的兴起带动了地方经济,黑龙江、吉林等省份的滑雪度假区游客量连年攀升,相关餐饮、住宿、培训等配套服务也蓬勃发展。
为降低参与门槛,多地政府推出惠民政策,如发放冰雪消费券、免费开放公共冰场等,北京市体育局负责人介绍,2023年全市冰雪季期间,共有超过200万人次参与各类冰雪活动,较冬奥会前增长40%。
产业升级: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
冰雪运动的火爆也催生了庞大的产业链,国产冰雪装备品牌迅速崛起,部分产品已具备国际竞争力,以滑雪板为例,过去高端市场长期被欧美品牌垄断,如今中国企业的设计和技术逐渐赢得消费者认可,河北张家口、黑龙江哈尔滨等地还建立了冰雪装备产业园,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,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。
冰雪赛事IP价值凸显,国际滑联、国际雪联等组织纷纷将高级别赛事落户中国,CBA联赛也尝试在冬季举办“冰雪主题”活动,进一步扩大影响力,业内人士指出,中国冰雪产业已从“赛事驱动”转向“消费驱动”,未来十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冰雪市场之一。
青少年培养:冰雪运动从娃娃抓起
为保障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,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启动了“校园冰雪计划”,计划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50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,北京、上海等地的多所中小学已将滑冰、滑雪纳入体育课程,并组建校队参加省级比赛。
“孩子们对冰雪运动的兴趣远超预期。”一位北京小学体育老师表示,学校每周开设滑冰课,不少学生课后还会加练,专业俱乐部和培训机构也瞄准这一市场,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培训课程,部分优秀苗子已入选国家梯队。
挑战与展望
尽管发展迅猛,中国冰雪运动仍面临一些挑战,南方地区冰雪设施覆盖率较低,专业教练和裁判人才短缺,部分冰雪项目群众基础薄弱等,专家建议,未来需加强区域均衡发展,完善人才培养体系,同时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,让冰雪运动真正走向全民化。
随着米兰-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的临近,中国冰雪运动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,国家体育总局表示,将继续深化“北冰南展西扩东进”战略,推动冰雪运动与旅游、文化、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,为实现“体育强国”目标注入新动能。